三月,你在做些什麼?
是趕緊把窩了一季的棉被拿出來見一見天日,
還是趁著春暖花開,與摯愛的人一同沐浴在春風之中。
Tina的姊夫在大雅國際花市裡頭做生意,岳母掛念剛剛從高雄轉學到台中的大哥哥,大哥哥是她一手帶大,所以岳母對這個孫子的感情也就特別深,因此一直希望我們有機會能夠帶她走一趟台中。原本是計畫在228的連續假期前往,但又深恐會遇上塞車,索性就將計畫往後挪了一週。出門前依照習慣google一下,卻意外地發現,而這個時間點似乎讓我們剛好可以參與大雅地區的年度盛事「小麥文化節」。
抵達的時候,哥哥因為補習還沒有回來,於是我們開始在花市裡閒逛。
花市裡以批發販售花卉盆栽為主,但也有不少販售奇石珍玉、古物藝品的店家,規模雖不若北部的一些知名花市,客人也以老主顧居多,加上我們到的時間早,在裡頭走逛起來反倒是格外輕鬆。
轉進花市一角,時光彷彿倒轉二三十年。
我們也像個孩子似的,睜大著眼,在兩旁成堆的老東西裡找尋兒時回憶。
這兩個小朋友,則是好奇地不停地問著「這是什麼?」
不久之後,哥哥回來了,問他這裡的學校生活過得如何?他一面喝著阿嬤為他特地煮的蘿蔔湯,一面一如以往緬靦的笑著回答「還好啦,不過比起高雄的學校嚴格許多」。
簡單地打發午餐以後,我們向花市裡負責管理的大哥打聽完麥田的位置,便立刻出發。
一直都是台灣小麥產量最大的大雅鄉,原本因為外國小麥進口而導致產量萎縮,所幸與金門酒廠的合作,得以維持繼續的栽種,我們今天才有這個機會能夠與小麥有了這麼近的接觸。
大雅的麥田並沒有一望無際的視野,而就像我們熟悉的水稻田一般散佈在大雅鄉間。小麥在大約每年十一月的時候播種,三月是成熟的季節,而在三月底左右就可以收成。所以三月的大雅是一片金黃,雖然今年的「文化節」活動是訂在3月6日,但事實上整個三月都可以說是小麥「文化季」。
原來小麥是這個模樣啊~
(這應該是很多人第一次見到小麥時都會迸出的感嘆吧)
我們在小路邊蹲了下來,欣賞眼前的一片金黃色婆娑。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小麥穗還帶著點翠綠,而伸得長長的穗毛,被風吹得舞動著。由陽光與小麥混合的溫暖色調,讓我們同感麥農豐收的喜悅,在心中默默地為他們的成果歡呼。
我們在寶興宮前停了下來,小麥文化節活動的舞台正在搭建中,活動雖然明天才展開,不過空蕩蕩的攤位之中已有一家販賣麥芽糖的攤商提早熱身,一位大姐熟稔地在兩片煎餅之間塗上麥芽糖,再灑上花生粉、梅粉與芫荽。她說這古早味可以喚起許多老人家的回憶,我雖然不是老人家,卻也忍不住想要嚐嚐,於是便向大姐買了幾塊麥芽糖餅乾。
嚼著麥芽糖餅乾,車子繼續在麥田相伴的小路彎來彎去,老實說我已經放棄了方向感,想說就這樣漫無目的的走著看看。
不久,路旁「趙家窯」的旗幟飄揚,早在出發之前資料蒐集過程中就讀到這裡與「小麥文化節」息息相關。想要更瞭解大雅的小麥文化,拜訪這裡應該不會錯,車才緩了下來,路旁有位大哥就熱情地招呼我停車。或許不是活動當天的關係,到訪的人三三兩兩不算太多。
趙家窯旁一塊面積不大的麥田,是趙家窯特地闢出來讓到訪者可以與小麥親近,而麥田裡藏有許多驚喜。
彩繪的兔子風鈴,笑著,慶祝小麥的豐收。
這艘造型獨特的 "船" ,是趙家窯安排在麥田的一個遊戲,而遊戲的名字其實也很特別,叫做「麥浪凸舟」。
就像是撐蒿行舟一樣,操船人拿著長竹竿將船「凸」到目的地,只不過是在麥田裡行舟罷了。
「活動明天才開始喔,明天早一點來參加闖關遊戲,獎品相當豐盛」
當我們正在船上過「乾」癮時,旁邊一位蓄著長髮身著工作圍裙的大哥這樣提醒著我們。他捧著大支的花灑在田裡來來回回,藉由灑水可以減少塵土飛揚,而身上的圍裙已是塵土滿覆,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,他是趙家窯的三兄弟之一「趙勝傑」。
稻草人,是驅趕鳥類的好幫手。
不過這些稻草娃娃這麼可愛地笑臉迎人,好像沒有威脅感啊?
鯉魚旗,在日本是對男丁希望與祝福的旗幟,端午節(子供の日)時飄揚。
在大雅的麥田裡,跟稻草娃娃一樣都成了趕鳥利器。
其中,我最喜歡擺在麥田中央的這兩三張課桌椅,面對大自然,我們人類的確需要好好的補修「尊重」這門課。
著迷於眼前的這片金黃色印象,為了攝像取景,在麥田裡長驅直入,顯然是忘記這些麥田同時也是農民辛苦的成果。原本文化節的推動是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小麥親近小麥,如果少了「尊重」,我們也只能淪為次等的觀光客。
從麥田一旁的小路轉進去就是趙家窯,在一旁的角落有座超大型的手作彈珠台,沒有布置在麥田裡,所以可能是以往活動所留下來的,裡頭有許多「瑪莉兄弟」的元素,像是水管、磚塊、香菇、食人花等等,手都發癢了直想與孩子一起玩個幾回合。
在無人招呼的狀況下,我們往趙家窯的深處走去,直到好運虎和波比(保庇)兔出現,才讓我們停下了步伐。身旁一張張的工作桌椅及製陶機具與設備,是學習體驗陶藝的場所。整間教室只有我們耶~
時間雖然已經不早,不過還是決定來畫一隻兔子(風鈴)。
我們這頭彩繪進行到一半,另一頭只能乾瞪眼的哥哥和Cherry索性就到隔壁桌去擣麻糬了。
蒸好的圓糯米,在特製的陶缽裡頭,用木杵去慢慢「擂」成麻糬,這個「用力」得來的麻糬雖然不多,但吃來真的是格外甜美。
天光漸暗,氣溫下降的也特別快,沒有將保暖衣物帶出車外的我們,只好匆匆道別。離開之際,趙大哥建議我們要去一趟附近的富林園洋果子(小林煎餅的關係企業),他笑著說:「到那裡試吃蛋糕都會飽,啊,說太多林老闆會扁我的。」
那是一座美麗特別的房舍,裡頭是很溫暖的空間,不過為了趕回台北,也只能簡單迅速地挑選了兩樣。
連結:富林園洋果子 Petit Foret
原本的訪親行,順利地將愛與關懷送給了親人,
而與麥田的偶遇,雖然只是匆匆一瞥,我們有幸見到了麥子的原貌,也感受到一群社區營造人的熱情。
最後,由衷感謝過氣虎哥在兔年為我們家留下精彩的麥田印象。
虎哥說:明年虎膽再來啦~
小麥文化繼續在台灣延續著:
九張犁的小麥 [人間,一顆星球]
台灣最後麥香-大雅的黃金麥浪 [飄浪。島嶼]
大雅小麥田的春天 [大雅 楓樹情]
麥田文化生活圈 (社造麥哥) - 趙家窯部落格
- Apr 11 Mon 2011 12:31
三月, 遇見麥田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